更新时间: 2024-11-30 23:43
看完《好东西》,我真的太喜欢王茉莉了。
她不是伤春悲秋的“林黛玉”,也不是嚣张跋扈的“大小姐”。
她身上有让人着迷的自信和坦荡,有一个孩子难得的松弛和乐观,有不同于以往女孩印象的犀利和清醒。
嫉妒她的男同学向老师举报她,当着她的面说她坏话,甚至还找来高年级哥哥威胁她,把她卷子撕了,橡皮扔了,她不羞不恼,气定神闲地反击回去。
她不想坐在台下当观众,就勇敢且直接地对老师说:
“我不想坐在下面鼓掌了。”
当她好不容易学会了架子鼓,勇敢上台表演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打鼓,立马又果敢地放弃了。
妈妈被网爆,同学说她很可怜,她确定且骄傲地回击说:
“我正直勇敢有阅读量,有什么可怜的?”
爸爸想要情感绑架她,跟她卖惨,诉说自己照顾她多么的辛苦,她犀利地反问爸爸:
“你是我爸,照顾我不是应该的吗?”
一句话怼的爸爸哑口无言。
邻居小叶阿姨向她诉说成长的痛苦,她不仅能够共情,还能给予一个成年人及时且恰当的安慰。
她对自己有强烈的认同感、清醒的认知,有不讨好任何人和事,坚定做自己的勇气。
她让我们让到了一个感性与理性共存,能拒绝他人的绑架,也能跟他人共情,敢于面对伤悲,永远积极乐观,拥有强者心态的女孩,活得到底有多飒爽。
作为一个女孩的妈妈,我真的太想养出一个“王茉莉”了。
所以,看完这部电影,我决定就把女儿照这个模子养。
不给女儿设限,允许女儿野性成长
电影里有些细节特别打动我。
王茉莉对妈妈王铁梅说:
“我不想打拳,因为不淑女。”
王铁梅笑着打趣她:
“土不土呀,什么年代了,还淑女。”
王茉莉第一次打鼓,忐忑地问小叶:
“女孩应该怎么打鼓?”
小叶直接回复她说:
“你怎么打,女孩就怎么打。”
王茉莉好不容易学会打鼓,并成功上台演出上后,对王铁梅说:
“我不想打鼓了,我觉得我还是做观众比较好。”
王铁梅竟然毫不生气,她坦然接纳了茉莉的决定,并宽慰她说:
“当观众也挺好。”
王茉莉成绩一般,王铁梅不焦虑,也不鸡娃。
王茉莉第一次演出躲在柜子里不敢上台,王铁梅没有责怪他,而是淡定地说:
“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你可以不上台的,没关系,没有人会怪你的,你可以晚一点再面对。”
相比传统社会对女孩的种种束缚和父母对孩子的种种期待:
女孩要淑女,要温柔、要体贴,要善解人意,多才多艺,要优秀……
王铁梅给茉莉的教育足够超前,也足够自由:
没有塑造,没有控制,没有规训;
喜欢的,就去大胆尝试;
不喜欢的,允许放弃和拒绝;
不必在既定规则中赢,也不必活在别人的框架里,更不用为了满足父母的虚荣而保持优秀;
教会她们尊重自己的感受,看见自己的需求,忠于自己,勇敢做自己。
记得奥普拉·温弗瑞曾说过:
“你成为不了你最想成为的人,除非你敢于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小妇人》里的乔从小就不喜欢“循规蹈矩”。
她喜欢写作,就不管前路多么艰难,身边有多少反对的声音,坚定地选择去纽约追寻自己的梦想,最终真的成为一个畅销书作家。
“格斗女王”张伟丽,从小就像个男孩子一样爱打爱闹。
她喜欢格斗,就不在意任何人异样的眼光以及家人反对的声音,在格斗场上努力拼搏。
于是我们看到了她42秒TKO美国女冠军,成为亚洲首位UFC格斗冠军。
所以你看,允许女孩做自己,才能激发女孩内心的野性和斗志,才能让她们看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掌舵自己的人生。
用认可和夸奖,让女儿坚定地爱自己
“你是中国最好的孩子”。
这句夸奖,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无比有力量的一句话。
而像这样的话,王铁梅经常挂在嘴边。
看到茉莉从校乐队出来,铁梅兴奋地喊:
“宝贝,你好厉害呀,我都不知道你还参加乐队了。”
茉莉在刚搬家的墙上画画,铁梅不责怪,反而狂吹彩虹屁:
“你比米开朗琪罗还要厉害。”
茉莉学习打鼓,铁梅在台下卖力地挥动手臂,为茉莉呐喊。
茉莉完成演出后,对铁梅说:
“我发现我还是喜欢做观众。”
铁梅照样夸茉莉说:
“为他人的闪光点而鼓掌,把肯定和鼓励传递给台上的人,是一件多么棒的事情啊!”
铁梅毫不吝啬的夸奖,极大地滋养了茉莉的心灵,让茉莉总是觉得自己很棒很棒。
正如顶级育儿专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说的那样: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
我被看见,我有价值,我很重要。”
孩子都是从父母的眼里确认自己。
父母眼里的她们闪闪发光,她们才能汲取到能量努力发光。
电影里的小叶跟茉莉飒爽自信的性格恰恰相反。
她拥有美貌,拥有才华,是一家乐队的主唱,但却是没脾气的讨好型人格。
房东几块月饼,几个青团粽子,就能让她多付2000块钱房租。
男朋友的几句夸奖,就让她为爱扑火。
直到茉莉和她聊起夸奖这个话题后,我们才得知:
原来,她患得患失,讨好、懦弱、倒贴的背后,有一个家暴的父亲和一个从不夸她,关心她的妈妈。
妈妈总是嫌弃她眼睛大得瘆人,总是没好气地责问她:
“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再盯着我,我就揍你。”
她第一次来例假,不小心弄脏了床单,妈妈骂她是“脏东西”。
从那以后,她就特别害怕来例假,甚至靠吃药来让自己“绝经”。
记得“婚姻教皇”约翰·戈德曼曾对119个家庭进行深入研究,观察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情商,以及性格等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结果,他发现:
“父母总是讥讽、蔑视、或贬低孩子,是直接导致孩子低自尊的元凶。”
父母的认可、夸奖和赞美,是一个孩子藏在心底的渴望,也是一个孩子“看轻”自己或“看重”自己的关键。
只有给足一个女孩成长所需要的认可、夸奖和赞美,她才能拥有高自尊,高配得感,才能真正的学会爱自己。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成为女儿最好的样板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讲到: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茉莉成长于单亲家庭,但却被养得积极乐观,除了王铁梅对她的精神滋养,还有王铁梅的榜样熏染。
王铁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
像铁一样无坚不摧。
离婚后的她,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把自己活成凄惨的样本。
她坦然接纳婚姻的巨变,一个人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
没有人帮忙,她一个人照样可以轻松搞定装家具、通马桶、修空调这些繁杂的家务。
即使生活鸡飞狗跳,她依然能勇敢地接受一段关系,主导一段关系,坦然的取悦自己。
她曾是一个特别优秀的新闻记者,工作的媒体都倒闭了,她没有哀叹,而是很坦然地加入曾经学弟的新媒体公司,成了一家公众号的主编,不仅要写稿,还要在直播间带货。
她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文章,被网友网爆,同事们都很担心她,她淡定地说道:
“我虽然被骂了,但公众号火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想起《生活在裂隙》中的一段话:
“我得承认,那些身上自带稳定和秩序感的人是最吸引我的。
纷乱的世界与他们无关,他们有稳定的日常、稳定的爱好,稳定的阅读与稳定的价值观。
他们有内生的锚,与外在无关。”
我也不得不承认,有一个内核稳定强大的妈妈,是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
妈妈坚强乐观,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妈妈拥有取悦自己,爱自己,成就自己的能力,孩子也会拥有看见自己,坚定自己,成就自己的能力。
《窗边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曾是一个特别淘气的“问题小孩”。
她之所以能够逆袭成为人气作家,电台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同样得益于她的妈妈。
她成长在一个困苦的年代,但她的妈妈从没有说过半句怨言。
即使是别人施舍的食物,她的妈妈也依然会当成美味的糕点,心存感激地接受,高兴地带回家和孩子分享。
她小时候总是惹祸,被学校劝退,她的妈妈没有指责抱怨她,而是帮她换了一所更适合她的学校,鼓励她勇敢地表现自我。
妈妈的坚强乐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她,指引着她,帮助她收获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所以,你看,教育孩子最顶级的方式,就是走你的路给孩子看。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像是茫茫夜空里的启明星。
父母引路,孩子追随。
史蒂夫·比达尔夫曾在《养育女孩》中写道:
“女孩当自强!这个观念要深深根植于女孩的内心,应该成为她性格的一部分。”
确实,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肯定会比我们更丰富,更艰难。
我们与其用世俗的框架束缚她们,不如给她们更多的尊重和自由,鼓励和赞美,滋养她们的灵魂,让她们野蛮生长,炼出一个强大的自我。
与其用焦虑和恐惧绑架她们,逼迫他们,不如先活好自己,成为她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越坚定,越从容,越会爱自己,她们才能越强大,越会爱自己。
就像电影末尾王铁梅问茉莉:
“你为什么总写悲剧?”
茉莉认真地回道:
“正是因为我们足够乐观和自信,才可以直面悲剧。”
这是王铁梅曾写过的话,茉莉看过后铭记在心。
更新于:5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