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19 09:02
数据来源:2025年北美市场首周末票房表现(单位:百万美元)
詹姆斯古恩执导的新版《超人》首周末在北美市场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成绩。
影片在北美4135家影院开画,拿下约1.22亿美元的周末票房,稳居当周北美票房榜冠军。这一成绩不仅远超华纳兄弟的预期,也使该片成为2025年北美开画周末票房第三高的影片,仅次于《我的世界大电影》和《星际宝贝史迪奇》。
相比之下,《超人》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
首周末全球票房约为2.17亿美元,其中北美贡献了1.22亿美元,而海外78个市场仅累计约9500万美元,占全球票房不到44%。在全球第二大票仓中国,《超人》的开局极为惨淡,首周末票房仅约660万美元。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同期上映的环球影业《侏罗纪世界:重生》在中国首周末约2500万美元的成绩,也创下了近年来DC超级英雄电影在华开画的最差纪录之一。
《超人》首周末的全球表现呈现出北美热、海外冷的不平衡局面,这也为DC新宇宙未来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敲响了警钟。
海外遇冷原因剖析
文化差异与市场偏好
与北美市场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新版《超人》在海外多个主要市场遭遇了水土不服。除了票房数字偏低,影片在不少国家的口碑和讨论度也相对平淡。这一现象背后,既有文化差异的因素,也反映出不同市场观众的偏好差异。
超人作为诞生于美国、成长于美国文化语境中的英雄,其身上承载的美国梦和美式价值观在国际观众眼中有时显得隔阂。正如有分析所指出的:超人一直被视为美国角色,而在世界某些地方,美国如今并非最受欢迎。
特别是在一些对美国文化霸权心存警惕的国家,观众可能对一个宣扬美国式正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角色缺乏共鸣。例如,在中国大陆等东方市场,观众更熟悉和喜爱的往往是本土英雄或具有普世意义的故事,而超人所代表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未必能引起同样的热情。当影片过于聚焦美国本土的价值观和叙事时,海外观众容易产生距离感。
此外,古恩将超人诠释为移民的隐喻,在美国语境下可能引发关于多元文化的讨论,但在其他国家的观众看来,这种政治寓意并不那么切中要害,甚至可能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被误读或忽略。因此,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使得超人这一角色在海外市场的号召力打了折扣。
尽管超人是全球知名的超级英雄,但在不同国家的流行文化中,其影响力和受众基础并不均衡。例如,在欧美地区,超人作为第一位超级英雄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粉丝群,相关的漫画、动画、影视长期熏陶培养了观众的认知度。然而在一些非英语国家,尤其是亚洲市场,超人的知名度更多来自近年的好莱坞电影,而非本土漫画文化,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普通观众对超人故事的熟悉程度和情感连接相对有限。
从导演个人风格来看,詹姆斯古恩虽然在美国观众中广受好评,但在海外市场未必同样吃香。古恩擅长的幽默带有浓厚的美式俚语和文化梗,其喜剧节奏和笑点设置可能让非英语背景的观众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趣味。例如,片中一些对美国流行文化的调侃或政治讽刺,海外观众若不了解背景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这种文化折扣现象在电影中很常见:一部作品在本土文化环境中觉得好笑或深刻的内容,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效果大减。
因此,古恩版《超人》的幽默和风格在跨文化传播时打了折扣,海外观众可能会觉得影片笑点一般或风格怪怪的,从而降低观影乐趣。此外,在叙事节奏上,古恩版《超人》相对紧凑明快,情节推进偏美式直截了当,缺少一些东方观众喜闻乐见的细腻铺垫或情感渲染。
新版《超人》在海外遇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原因交织的结果。文化差异导致的价值观隔阂、超人IP在海外的影响力局限、影片风格与当地观众审美偏好的错位,共同造成了影片在北美以外市场的表现不佳。对于DC Studios和詹姆斯古恩来说,这一现象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打造全球化的超级英雄宇宙时,如何兼顾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需求,将是未来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打破文化壁垒
超人故事如何走向世界?
面对《超人》在海外市场遭遇的挑战,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超人这样具有浓厚美国文化色彩的英雄故事打破文化壁垒,被更多国家的观众所接受和喜爱?这不仅关系到《超人》系列未来的票房表现,也关系到DC宇宙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共享世界观。
要让超人故事走向世界,首先在内容上需要在本土化和普世化之间取得平衡。
一方面,完全抛弃超人原有的美国背景和价值观,将他改造成一个无国界的英雄,可能会失去角色的灵魂和粉丝的认同。但另一方面,过于强调美国元素又容易让海外观众产生距离感。
因此,一个可行的思路是在保持超人核心精神的同时,引入一些跨文化的元素,使故事具有更广泛的共鸣点。例如,可以考虑在剧情中加入超人帮助其他国家或文化背景人民的情节,展示他作为世界守护者而非仅美国守护者的一面。这样的改编能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都从超人的行动中看到与自己相关的价值。
事实上,在漫画原著中,超人就曾多次参与国际救援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这种全球视野完全可以在电影中发扬光大。此外,角色设定上也可以适当国际化,比如在超人身边增加来自不同国家的配角或盟友,让故事呈现多元文化色彩。
当然,本土化改编需要谨慎,不能流于表面的讨好。例如,此前有些好莱坞大片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生硬地加入中国演员或场景,结果适得其反,被观众批评为文化猎奇。因此,更好的做法是让跨文化元素自然地融入剧情,服务于故事和角色发展,而非生硬植入。
另外,在叙事方式上,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跨文化电影经验,采用多线叙事或双视角,从不同文化背景人物的视角来看待超人。
在这方面,漫威的《黑豹》提供了一个范例:该片成功地将非洲文化元素融入超级英雄故事,同时又探讨了种族、身份认同等普世主题,因而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热烈反响。超人故事同样可以从其他文化中汲取灵感,比如借鉴东方神话中关于救世主或英雄的传说,赋予超人故事新的隐喻层次。通过这种文化融合,超人形象可以被重新诠释为一个代表全人类共同理想的英雄,而非某一国价值观的代言人。
纵观影史,有不少超级英雄或科幻题材影片成功地跨越了文化障碍,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这些案例可以为超人故事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阿凡达》作为一部美国制作的科幻大片,在全球范围内都创造了票房奇迹,其中中国市场贡献了相当大的比例。《阿凡达》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主题具有普世性-环保、反侵略、尊重他者文化,这些理念引起了各国观众的共鸣。同时,影片在营销上也针对不同市场做了调整,如在中国推出特别版预告片,强调影片的视觉奇观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激发了中国观众的兴趣。
再看超级英雄领域,《蜘蛛侠:平行宇宙》通过多元宇宙的设定引入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蜘蛛侠,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影片中不仅有美国的蜘蛛侠,还有拉丁裔、非洲裔、日本少女版蜘蛛侠等,这种多样性让各国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大大增强了认同感。
这些成功案例表明,当一部作品在内容上具有普世关怀,在形式上尊重和融合多元文化,再辅以恰当的本地化推广,就有机会打破文化壁垒,赢得全球观众的青睐。
回到超人的话题,要让这个美国英雄成为世界英雄,关键在于讲好一个大家都能理解和共情的故事。
超人所代表的希望和正义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这是他能够跨越文化的基石。在此基础上,通过巧妙的改编和呈现,让不同国家的观众都能从超人故事中看到自己的文化元素或价值诉求,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全球营销发行中采取更加本土化、精细化的策略,也能帮助超人形象深入人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让超人失去美国味事实上,保留其文化特色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关键是在美国特色和全球共鸣之间找到平衡点。
结语
新版《超人》的上映为DC宇宙开启了一个充满希望但也伴随挑战的新篇章。
詹姆斯古恩以他的创造力和热情,赋予了超人新的生命,也为DC电影树立了新的方向。接下来,如何巩固北美市场的成功、同时征服海外观众的心,将是DC Studios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系到超人个人系列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DC宇宙能否在全球范围内站稳脚跟,成为与漫威比肩的超级IP宇宙。
在未来的DC电影中,我们将看到超人继续以不同形式出现,他可能与蝙蝠侠、神奇女侠等并肩作战,也可能在独立故事中迎接新的挑战。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超人所代表的希望与勇气,依然是跨越时代和文化的共同语言。
只要DC能够坚持讲好故事、塑造好角色,并不断学习和调整以适应全球观众的期待,那么超人这一钢铁之躯定能飞得更高更远,DC宇宙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正如电影中那句经典的号召:抬头看(Look up)在超人的引领下,观众有理由对DC的新宇宙抱有更高的期待。
更新于:6小时前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